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4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金粒欢腾。刘金仙 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如是说。

  这些年,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惠民政策,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各省市也积极落实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建设,随着更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2019年2月,云南省“两会”召开,2019年度云南省政府向群众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也正式对外公布。“10件惠民实事事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着为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不懈抓好重大民生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圆满完成。”这是云南省政府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吸引丰收。付余红 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经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被列入2019年10件惠民实事清单。

  这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云南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云南民族工作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反映了全省各族群众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殷切期盼。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人逢喜事。高宏 摄

  云南民族工作者,尤其是民族文化工作者们欢欣鼓舞,纷纷表示将奋力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为各民族继续携手并进共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进一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于3月1日召开了推进落实2019年10件惠民实事项目工作会,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省级项目的资金拨付、项目实施、跟踪督导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老有所乐。和太宝 摄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项目要求,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云南民族文化工作质量,深入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文化盛事在云南如火如荼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云南各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是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中不可或缺的一份。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可云超 摄

  2010年至2018年的9年间,云南连续安排经费,共实施项目1069个,采用普查、收集、培训、出版、摄录、授艺、教学、创作、活动、展示、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文化遗产,扶持民族文化重要出版物,开展民族文化抢救保护的交流合作等。 项目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以及20余个省级单位、社团,近10所高等院校;涵盖了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物、古籍、歌舞乐、工艺美术、建筑、服装服饰、医药体育等10余种文化类型。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自2011年开始设立,省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具体实施,主要用于扶持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的开发、创新和发展,巩固提升各少数民族已有的民族文化品牌 。目前,共实施项目196个(不含民族文化“百项精品”项目),重点对形式内容较为完备,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民族文物、古籍经典、文学著作、广播影视作品和重要出版物等进行民族艺术创作及提升,其中包括24个少数民族影视精品、20个图书精品、21台演艺剧目精品,以及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化互联网产品。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惠民纪实之一:开篇语

幸福童年。陈艾林 摄

  云南省民族文化“双百”工程项目自2016年起开始设立,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中, 每年安排1500万-2000万元,用于扶持培养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百名人才”培养工程),扶持100个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百项精品”扶持工程)。截至2018年,“百名人才”已扶持86人开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并开展了2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培训;扶持打造了54个民族文化“百项精品”项目,覆盖民族文学、歌舞、历史、古籍、建筑等内容。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同时,着力服务百姓、丰富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出了一条百姓能参与、能受益的文化产业链条,真正从各方各面做到了“普惠于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采集插件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