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清晨5点不到,普安县城的一家宾馆,40岁的罗坤已醒来。想到就要出发到宁波去上班,他再也睡不着,“太兴奋、太期待!”
罗坤是省级贫困村普安县白沙乡红寨村人,上有两个6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上初中的小孩。由于长期生病,还动过大手术,他一般农活都干不下来,更别说重活。家庭非常困难,是当地精准贫困户。“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还能到宁波去上班。”罗坤说,这些年他花了不少钱医病,把家也拖“垮”了。
罗坤去上班的地方是宁波镇海剑杆头有限公司。他是在上个月,由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和普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镇海区·普安县东西部劳务协作“春风行动”招聘会上,遇到提供残疾人岗位的镇海剑杆头有限公司的。
和罗坤一起到宁波镇海上班的还有104人。正月十三这天,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专门安排了两辆大客车,集中送他们去上班。
“我是到浙江镇海奥利多玩具厂,做翻模,老板承诺年薪7万元至9万元,包吃包住!”家住龙吟镇的邓伟说,以前他也在外面打工,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除了开支剩不到几个钱,这一次让他很是期待。
清晨7点,室外寒气逼人,离出发时间还早,他们已三三两两赶到集合点。
“我之前就在宁波干,一个月有5000元左右。”楼下镇的杨永贵说,一过完年,他就赶忙联系工厂,“再干一两年,就可以把家里欠账还清”。
清晨8点,105人全部到齐,两辆55座的大客车准时从普安县城出发。这一路,带着对新环境、新机会的憧憬和对脱贫致富的期望。
而他们的憧憬,有的人已变成了现实——
去年10月16日,普安58名贫困人员就到了宁波上班,马仕笔是其中一个。马仕笔有3个儿女,女儿马晓婷5岁时突发痉挛性瘫痪,逐渐失去了走路能力。从2006年至今,其妻侯汝彩背着女儿往返求学,行程超万里,被当地人誉为“背读妈妈”,还被评上“贵州孝老爱亲好人榜”。妻子全心照顾女儿,经济的担子就压在了马仕笔肩上。在镇海和普安的东西部协作中,马仕笔到镇海泰来模钢(宁波)有限公司锯切车间当操作工,目前月薪近6000元。
“现在完全走上了正轨了,早上6点起床,7点上工,午休1小时,下午6点下班,然后给女儿和妻子打个电话或者发个视频。”马仕笔说,“还得加劲干,先把建房欠的账还了,还要供女儿上大学。”和马仕笔一起到镇海的老乡,也个个干得风生水起,“有的要赶工,年都没回去过。”
“这一次宁波来招工有10多个工种,包括客服接待、保洁、保安、数控机床工、装配工、检验员和仓库保管等,有的工种年龄放宽到了50岁,学历要求都很低,有的企业还为残疾人提供爱心岗位,完全是为贫困人口‘量身订制’。”普安县人社局局长陈太峰介绍,在东西部协作中,宁波市镇海区和黔西南州普安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劳务就业扶贫,将普安的劳动力优势和镇海的用工需求紧密结合,数十家企业长期为普安提供就业岗位,已有163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异地就业,接下来,普安还将定期分批把对接好的贫困就业人员送到宁波,“一户精准贫困户有一人在东部稳定就业,脱贫就不成问题了。”
据悉,普安县和镇海区还相互设立了劳务协作站,普安县派有专人长驻镇海,对到镇海务工的普安贫困人员提供全程服务和精细管理。2月18日,新一批105人抵达镇海,劳务协作站第一时间协调当地企业,把务工人员第一时间接到工厂,好尽快上岗。镇海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海将全力组织辖区企业,上心用情,尽力把普安务工人员培养成一线业务骨干,带动更多的普安精准扶贫户到镇海培训就业,增长见识和提高技能,让他们脱贫更有底气、致富更有抓手。